淺談語言發展遲緩

文:羅東聖母醫院小兒神經科  賴映璇醫師

大隻雞晚啼?!

憂心忡忡的阿公阿嬤帶著兩歲的牙牙來門診,他現在只會說爸爸媽媽,大人說什麼他都聽得懂,就是懶得開口說話,都用手指比劃或是哭鬧來表達。「請問醫生,這樣咁有要緊?」

語言發展遲緩是最常見的兒童發展問題,其中男生佔較高的比例。尤其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小朋友與外界和同儕接觸減少,使得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大幅增加。早期介入治療對於兒童日後閱讀、寫作及社會行為很重要。

兒童的語言發展與障礙

我們說話的聲音從耳朵經由聽神經傳到大腦,大腦要能理解話語並做出回應,經由發聲構造(包括聲帶、舌頭、口咽及喉部肌肉)表達給對方。上述任何一個步驟出問題就可能出現充耳不聞、雞同鴨講或臭奶呆的情形。語言發展遲緩牽涉的原因複雜,包括聽力障礙、智能障礙、腦部損傷、染色體異常、唇顎裂、舌繫帶過短、自閉症(缺乏眼神交流及互動)、或是外在環境因素(例如:長輩過分溺愛或父母親忽略兒童,使得孩童沒有語言表達的需求)……等。

一般兒童的語言發展,二至四個月開始牙牙學語,逗他會發出「ㄚ」「ㄍㄨ」聲回應。四至十個月會發出「ㄇㄚ」「ㄅㄚ」「ㄉㄚ」等不具意義的聲音,知道「不」的意思。十個月至一歲半會說一、二個有意義的單字:「抱抱」、「媽媽」,並聽得懂簡單的指令。一歲半至兩歲會說五個以上至五十個有意義的單字,以及由兩個字組成的片語。兩歲至三歲會將兩個單字組合成短句,例如:「媽媽抱」、「看狗狗」。三歲會使用你、我、他等代名詞;知道自己的全名、性別、和年齡。四歲以上會說句子及詢問字的意思。不過,每個孩子發展不盡相同,如果有疑慮,建議找專業兒科醫師評估。

那麼怎樣的情形需要及早就醫咧?

  1. 六個月時對聲音沒有反應
  2. 一歲沒有溝通意圖,不會發出簡單聲音
  3. 兩歲沒有任何語彙
  4. 三歲無法說出簡單的句子
  5. 四歲說話口齒不清
  6. 五歲句子結構仍明顯的錯誤
  7. 出現語言退化

有以上情形需要更進一步由復健科、小兒神經科、兒童心智科、耳鼻喉科、語言治療師、社工師以及個案管理師為兒童進行詳細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包括聽力檢查、生長發育情況、舌咽部的肌肉力量、目前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人際互動技巧,以及是否合併全面性發展遲緩?瞭解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更能對症治療。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語言治療師

那麼,如果評估檢查都沒有問題,小孩講話慢只要帶來做復健就會好了是嗎? 錯,光靠語言治療師一周一堂課是不夠的,父母才是二十四小時執行語言治療的最佳人選。首先減少手機和3C產品的暴露,製造愉快且能刺激說話的學習氣氛,例如帶孩子去遊樂場、公園或旅行等;利用喜歡的玩具、圖卡或實際的生活經驗讓他嘗試各種事物及詞彙。試著讓孩子自己完成能力可及之事,不要剝奪他的學習的機會。雖然孩子目前口語表達能力僅幾個單字,但是家長仍需不斷重複、大量地給於日常生活中每件事物的口語的解說與指認,孩子在反覆刺激練習中會學得更快。當孩子開始發聲時,不論對錯,適時地給予鼓勵與讚美,增進其學習動機及成就感。希望每位家長們,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成為孩子最好的治療師,經由和專業人員的討論與配合,透過每天不斷的練習,讓我們一起協助孩子溝通的更好,讓兒童在語言學習的道路上,得到更全方面的幫助。

賴映璇醫師

學歷: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兒科住院醫師、小兒神經科總醫師

中華民國兒科、小兒神經學專科醫師

專長:兒童發展遲緩、兒童癲癇、一般兒科疾病、頭痛、妥瑞氏症、嬰幼兒神經發展篩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