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腎結石手術方式的新選擇-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

文:羅東聖母醫院泌尿科  陳景亮醫師

腎結石治療的發展

尿路結石疾病在泌尿科是除了尿路感染與前列腺疾病以外排名第三的常見疾病。早在大約西元前4800年的古埃及木乃伊身上就已經發現有腎結石。早期的結石處理手術方式,是由患者皮膚做切口直接進入體內將臟器切開來破壞與取出結石,直到進入20世紀結石相關內視鏡問世以後才逐漸發展以內視鏡方式處理尿路結石。另外目前被廣泛使用的體外震波碎石機,是在1980年代才正式引進台灣作為泌尿碎石治療的選擇。進入1990年以後,台灣的泌尿科醫師也開始使用小切口進入腎臟進行碎石取石的方法處理腎臟結石是謂「經皮腎臟碎石手術」。而使用軟式輸尿管鏡,經由人體的天然的泌尿道,自尿道逆行深入腎臟進行碎石的設備,是在近幾年內視鏡科技的進展下,才得以在臨床上實現其應用。

所有腎結石都需要治療嗎?

並非所有的腎結石都需要治療。一般而言,小顆且無症狀的腎結石可以定期追蹤就好。但若是大顆的結石(>5mm),或是有症狀(例如發燒、腰痛或血尿),以及腎結石合併有感染問題或尿路阻塞照成腎水腫,都是需要積極治療的。

哪一種處理結石方式最好?

所有結石並非都適用同一種處理方式,只要尿液經過地方都會產生結石,常見的有腎結石、輸尿管結石以及膀胱結石。以腎結石而言積極處理的手術方式包含有下列三種:一、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二 體外震波碎石手術;三、 經皮腎臟碎石手術。而這三種手術各有其優缺點(如表一)。

114-0411-聖母醫院70期靈醫會書刊_11-20P_C

根據歐洲泌尿科醫學會的建議兩公分以上的結石,治療的首選是經經皮腎臟碎石手術。此種手術通常會有較高的手術風險(如手術後腎臟穿刺位置嚴重出血,需要輸血或是術後持續出血而需要進行血管栓塞止血),以及較厲害的術後疼痛不適感與較長的住院天數,還有較少見但卻嚴重、因穿刺造成體內臟器損傷的危險等,都是讓接受這種手術所必須考慮到的部分。同時很多高齡患者有合併其他內科疾病需要服用抗凝血劑,若術前無法將此類藥物停用,也不適合用此種手術方式進行。

引進新技術,造福病友

本院已經正式引進拋棄型電子軟式輸尿管鏡來進行尿路結石碎石手術。相較於傳統光學軟式輸尿管鏡,新式拋棄型電子軟式輸尿管鏡,有更清晰的影像品質,同時在重量上又具有輕量化的優勢。因使用軟式輸尿管鏡進行腎臟結石碎石手術,手術時間動輒超過一個或一個半小時,若使用重量較輕的內視鏡,對於這種內視鏡手術而言除了手術效率提升以外,相對上手術安全性也較為提高。

另外在進行軟式輸尿管鏡(圖一)施行碎石手術,若搭配相關雷射設備進行碎石,在兩公分以下的腎結石可得到較高的的完全結石清除率。醫師於手術當中,會搭配取石網將較大之結石碎片取出,但實際上很多患者的結石,經過雷射能量進行碎石後,在內視鏡底下還是會留有很多小的結石碎片,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結石網並無法很有效率的將其一一取出,此時手術醫師還會採取其他策略,除了以雷射儘量把剩餘結石粉碎化。若術後追蹤發現仍有殘餘之結石碎片,患者若能配合進行姿勢引流殘餘碎石,也可以有效提升剩餘結石排出之效果。除此之外,因為這種內視鏡為拋棄型,僅限一次性使用,所以不會因為內部細窄的結構有重複使用所需消毒不完全的疑慮。且在使用過程,因為每次手術都是使用全新的內視鏡,所以鏡子的操作角度,也可以保證可以達到雙向彎曲至270度的優勢,讓位於腎臟深處的結石無所遁形。

目前國內的健保並未納入給付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如患者選擇用這樣的方式處理,則相關的費用需要自費負擔。民眾可與泌尿科醫師討論,針對本身身體狀況,結石大小,與結石位置等因素,進行全面考量後,選擇較佳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