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醫會70年醫療獻愛-《落地扎根綻芳華》讀後感

文:天主教周報前總編輯 姜捷

有這麼一群人,穿越數千英里的海洋來到台灣,

他們忍捨了個人的親情,不在乎吃苦、放棄所有享受,

以醫療傳愛,用一生的生命疼惜這塊土地。

他們種下的愛德種子,已結成豐碩的希望之果,永遠祝福著寶島上的每一個人。

深山沒有醫療資源,他們跋涉上山拿藥救治病人,走得雙腳傷痕累累;

痲瘋病人不敢外出就醫,他們不畏傳染,主動到病人家裡給予治療與關心;

他們走進山地原鄉部落,一步一腳印建立教堂,撫慰人們乾渴的心靈;

不忍看到身心障礙的孩子衣衫襤褸在地上爬行,開始啟智與身障的事工……

 

最近讀了讓我頻頻拭淚的《落地扎根˙綻放芳華》,這是一本寫愛的書,是不可思議、不求回報的愛,超越時空與國界的愛!一群和台灣沒有血緣關係的傳教士,用青春歲旅、專業知識、為人服務的愛,寫下靈醫會在台灣傳奇的一頁。

1586年成立於義大利的天主教靈醫會,來到台灣服務整整70年,以會祖聖嘉民「視病猶親」的愛德精神,為弱勢貧病者、戰場上的傷兵、偏鄉醫療匱乏地區民眾作服務。1952年在宜蘭創辦羅東聖母醫院;隔年,在澎湖馬公開辦惠民醫院,悉心照顧痲瘋病人;1978年為小兒麻痺患者設立海星園,帶他們走出家門,給予精神及實際上的協助;1981年,也成立惠民啟智中心;更著重教育人才培育與傳承,而開辦聖母醫護專校。

靈醫會率先開展台灣的社會服務,成立丸山療養院,專門照顧傳染性很強的肺結核病人;創辦啟智啟能及殘障中心、老人安養院及長照機構,關懷孤老殘疾;深入社區關心漁民生活,有了碼頭、築防波堤、國宅等社區基礎建設興建,點點滴滴都為當時社會資源貧困的台灣,帶來莫大助益。他們不只在醫療,也在文化上深耕,例如,關懷原住民的秘克琳神父成立蘭陽舞蹈團,名揚國內海外;還在蘭陽地區首創「童玩藝術節」,使蘭陽青年會名滿天下。

好多位神父從二十多歲就來到台灣,奉獻半世紀,在各領域全心全意深耕,無怨無悔、且無償地投身服務,最後終老於此,埋骨於這深愛的第二故鄉,芳表流傳於市井鄉間,愛的腳步從未停歇。

而今,痳瘋病、肺結核、小兒麻痺、身心障礙…都漸漸改善,原鄉部落、海外醫療服務、山地巡迴義診更加精緻化,傳愛服務也更擴及社區照護、居家護理、居家醫療、安寧照護及老人長照等。他們總是敏於覺察時代需求的訊號,即時提供最符合台灣現況與未來所需要的服務;例如:2020年發起的募款,是為澎湖惠民醫院重建全人照顧的大樓,每一項愛的事工都有長達半世紀的歷史,嘉惠兩三代的人,結出豐碩的生命果實。

此外,修女們因著感動於靈醫會的精神成立靈醫修女會,同樣遠渡重洋,來到台灣服務,吸引本地的女青年加入修會,至今也有六十年的歷史,所創立的瑪利亞老人安養長照中心,在宜蘭有口皆碑,陪伴不少老人家微笑地回到天家。

最讓我感動的是,許多位老神父及修士在領到中華民國身分證時,那種親吻新的身分證,開心得有如孩子得到禮物時的雀躍,那由衷地、深刻地、毫不掩飾的愛,真的是「比台灣人還要愛台灣」;而台灣人也飲水思源,做了一件非常有人情味的「知恩報愛」奇蹟,就在不久前的2020年,新冠疫情重創了靈醫會士們的家鄉義大利,情況非常危急。當時呂若瑟神父寫了一封短信,向台灣社會懇求防疫物資援助時,萬萬沒有想到,在短短六天內,善款如雪片般湧入,遠遠超過所求所想,募得一億兩千萬元,迅速響應,那是愛的迴響,更是靈醫會愛台灣所得到的最好證明!

《落地扎根˙綻放芳華》是了解靈醫會動人事蹟,近百年來在兩岸服務留痕的最完整、最詳盡的一本書,細說靈醫會無私無我的精神,從中國到台灣發展、在台灣傳播福音的過程,到他們在台灣設立的醫療、社服與長照機構,都圖文並茂地細說靈醫會士們為台灣人奉獻一生的感人事蹟!

靈醫會的故事說不盡也道不完,《落地扎根˙綻放芳華》以傳愛的小故事串連起這段漫漫長長的70年獻愛,我們不應也不能輕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