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般外科主任 吳瑞騰醫師
腹股溝疝氣,常見且具腸子壞死風險
腹股溝疝氣,是小朋友最常見需進行手術治療的疾病。在台灣地區,疝氣的發生率約百分之三,常見於男生,約佔了80%,小孩腹股溝疝氣絕大多數是先天造成,因腹膜鞘狀突退化不全或異常引起,因鞘狀突開口過大讓腸子進入,形成所謂的「脫腸」,即是腹股溝疝氣。
產生疝氣的問題時,常見腹股溝出現鼓起的腫塊,在無法表達的新生兒或嬰幼兒常伴隨有哭鬧或吐奶;稍大會說話的小孩子則會說肚子痛,當平躺時疝氣內的器官大多會自動回到腹腔,腫塊就會消失,但如果站起來或肚子用力時疝氣又會跑出來,這是最典型的症狀。大多數都沒什麼特別的感覺,有些會出現輕微疼痛、不適感。在檢查時患者平躺或稍用力向腹股溝外上方推擠,讓腸子退回腹腔中腫塊就會消失不見,然而最可怕的是腸子推不回去或無法自動回到腹腔內,發生箝閉性疝氣,而箝閉的腸子可能發生壞死、腹膜炎、甚至敗血症而死亡。
因此診斷有腹股溝疝氣時,建議經由手術處理進行疝氣修補術,避免發生箝閉性疝氣。傳統上小兒疝氣麻醉方式為全身麻醉,會在疝氣患處的鼠蹊部,劃開一個約1~2公分的傷口移除疝氣囊。
最新技術—單孔腹腔鏡手術
單孔腹腔鏡手術,是近十年由國外開始發表之新技術,相較於成人疝氣手術在腹腔鏡手術方面已發展成熟,小兒內視鏡也逐漸發展出最新技術,且經由最新實驗證實其復發率、併發症並不會和傳統手術有所差異。目前單孔腹腔鏡手術是經由肚臍切開約0.5公分的傷口,以及在疝氣患部有一個針孔大的傷口(約0.2公分),利用器械及技術將疝氣囊縫合關閉。單孔腹腔鏡手術優點在於可同時觀察到對側是否出現疝氣缺口,是否需要進行修補,如果同時發現也可以同一次手術處理,只在對側增加一個針孔大的傷口。除此之外,還可以避免術後陰囊血腫的發生,傷口相對於傳統手術而言小很多,甚至幾乎看不到,手術後的疼痛也因為微創手術而恢復迅速,後續傷口的追蹤狀況也大約需一週即可。
對於許多家長而言,小孩子進行手術是讓人很擔心的一件事,可是因小兒疝氣的發生率較高,且多為先天性,若不接受手術仍擔心後續有更多的問題。羅東聖母醫院外科團隊藉由引進國際最新的技術,讓小朋友接受手術後不僅後遺症少、傷口疤痕小,且疼痛問題輕微,也可以順利解決許多家長心中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