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

文:羅東聖母醫院急診部 李奕叡醫師

「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 (彌迦書 6:8

行公義

義診的第一天隨著凌晨兩點的鬧鐘揭開序幕。醫療團要乘著早上六點的班機從菲律賓馬尼拉飛往 Calbayog City,當天早上九點半就要在當地的 St. Camillus Hospital 開始看診業務。對於第一次參加 CADIS 海外醫療團,既沒有體力、又沒有經驗的我是一大考驗。從台灣出發往菲律賓前,帶著緊張的心情,我請教了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這次在菲律賓的看診有沒有甚麼撇步?

「你不要擔心,很多是慢性病來領取免費藥物的。」這個答案令人震驚,甚至讓我對醫療團的目標有些動搖。很顯然這不是我們來這裡的目的吧?發放免費藥物?

開始看診後,才驚覺我正以自己在台灣的經驗,以狹隘的眼光來論斷這個需求。是的,細問之下,有許多人是來領取慢性病藥物,但在了解處境後,又不是那麼難體諒。菲律賓的人均收入是台灣的1/10,(進口)藥價卻比台灣昂貴;多數醫院是私立的;健保制度在2019年才剛起步,尚未成熟。一張處方籤,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下,或是在菲律賓的富人眼中微不足道,卻可以是一個 Calbayog City 家庭的重擔,更是這個破碎世界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縮影。

好憐憫

接下來的兩天我們越往 Calbayog 的郊區深入。第三天,我們到了離 St. Camillus Hospital 車程一個半小時的 San Isidro。在風雨廣場搭設的醫療站,講台上用木板隔開就成了臨時的牙科治療區和手術台,球場上幾張桌子則是內科看診區。在這裡接觸到的人,已經很少是拿著慢性處方籤來領藥的了,取而代之是許多延遲就醫的人。有因懷孕而停止服用抗癲癇藥的、發現乳房腫塊許久但只是因疼痛才就醫的、單側肢體無力數年卻從未確立診斷開始治療的、好幾個心肌缺血或心律不整已經導致心臟衰竭的。這些在台灣看似發病幾天、甚至幾分鐘內就可以開始治療的疾病,在這個醫療資源匱乏的人群裡看到的卻是後期的併發症。當我理所當然的開出檢查單和轉診單,又有許多人面露難色,因為有些人的保險沒有給付,有些人甚至連到醫院的交通都是沉重負擔;更多時候,在盡心給出下一步建議後,我暗暗地知道他們醫療需求被滿足的可能性依舊很低,只能在心中為這些人禱告。

存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

回程的路上,我和看診時剛好都坐在隔壁的醫師前輩聊起這幾天的觀察和反思,除了牙科與外科可以短期滿足少部分人的實際需求,我們都深切感受到這兩三天內科業務的不足和所帶來的無力感,也得到一個結論:「多年在一個地方的耕耘才有可能帶來改變。」這和近年基督新教對短期宣教研究的結果不謀而合:「短期的服務,對滿足一個地方實際需求的幫助不大,更大的作用是讓短期服務者接觸實際在當地長期工作的人,更多的接觸以帶來更多的了解。」我們不再是提供醫療服務的施予者,而是謙卑的學習者。也只有謙卑自己,拓展我們的視野,進入當地人的生活,了解他們的處境,才能有真正的憐憫,看到實踐公義的出路。

 

對我來說,這趟旅程最大的收穫,不是短暫的、對行善的自我實踐(至少三天的醫療業務,我並不能為 Calbayog 的居民做什麼),而是謙卑下來,進入他們的處境,看到我們需要持續仰賴上帝所賜恩典,才有機會見證這群人所經歷上帝的公義與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