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東聖母醫院放射科主任 陳明聰醫師
腦中風為一種急症,「風」代表發病急遽、迅速、詭異與多變。腦中風主要是因為腦血流受阻,導致無法供應腦部氧氣需求,而發生腦功能障礙。腦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四位,是導致長期殘疾主要原因,後續頻繁的就醫也造成照顧者及家庭經濟沈重的負擔,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急性腦中風搶救黃金時間—FAST(快、快、快)
民眾之中風類型以缺血性中風為最多。牢記急性腦中風搶救黃金時間—FAST(快、快、快)辨別中風口訣,以辨識中風初期的重要症狀:
- 「F」就是FACE—臉歪: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 「A」就是ARM—手軟: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 「S」就是SPEECH—大舌頭: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
- 「T」就是TIME—記下時間、快打電話:當上面三種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
以下舉兩例搶救腦中風並跨院區超有效率的合作
一位八十歲阿嬤於下午三點多突然發生意識障礙、手腳無力。家屬很機警的送到溪北一家醫院,快速做完電腦斷層腦部動脈攝影,發現左邊中腦動脈完全阻塞,派救護車火速送到本院;急診處迅速做完手術前的準備工作,下午六點順利取出血栓。手術後病人恢復意識,手腳也變靈活。腦中風評估量表(NIHSS):從28分,變成2分(分數越多越嚴重)。
圖1-1: 打通前左邊中腦動脈完全阻塞 / 圖1-2: :打通後左邊中腦動脈通暢
另一位七十三歳阿嬤於早上八點多起床家人發現講話困,手腳無力。送到溪南一家醫院,做完電腦斷層腦部動脈攝影,發現右邊中腦動脈完全阻塞,因没有加護病房轉送到本院,接受手術取血栓和動脈注射溶血栓劑。手術後病人手腳靈活。腦中風評估量表(NIHSS):從19分變成4分後出院,之後日常生活起居能完全自理,僅輕微影響工作能力。
圖2-1:手術前右邊中腦動脈完全阻塞 / 圖2-2:打完溶血栓劑 只有基底核小量中風
腦中風發生之高風險因子
腦中風發生之高風險因子下: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凝血異常、肥胖、抽菸、 飲酒過量、缺乏運動、嗜吃鹽、高膽固醇飲食、紅血球過多症、服用口服避孕藥及某些藥物,如:安非他命、海洛因等。還有另一項重要的危險因子是心房纖維顫動,在心房凝固成血栓,大約佔所有缺血性中風的 12-20%,而且隨著人口老化,盛行率將會越來越高,是最常引起腦中風的心律不整。。一旦血栓從心臟打出,就可能造成腦中風、腸子缺血壞死、或肢體血管栓塞等急性併發症。此類病人大多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來減少上述併發症的發生。
治療模式
「靜脈血栓溶解劑」是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最佳藥物,但須正確與小心使用。使用靜脈血栓溶解治療後,三分之一的病人可以幾乎完全恢復、減少二分之一臥床的機會。血栓溶解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如果超過3至4.5小時,因腦細胞缺氧時間過久而無法恢復,使用血栓溶解劑反而增加出血風險。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有三成左右中腦動脈病灶可被打通,但僅有不到百分之五的內頸動脈或基底動脈病灶能夠被打通。
至於使用「機械取血栓」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為目前最新的急性中風治療方法,經由動脈導管以特殊機器將血栓取出。於中風後6-8小時內有機會將阻塞的腦血管打通,對於近段大血管栓塞的病人,有六至八成以上的再通率,但不適合小血管梗塞患者。即使已接受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若大血管仍未通暢,也可進行後續機械取血栓治療,對於即時恢復腦血流、預防永久性神經功能缺損至關重要,有效提高大血管梗塞患者的取栓成功率、再通率和預後。
預防方法
- 定期接受檢查及慢性疾病的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患者必須遵照醫囑,按時服藥、複診,絕對不可以任意停藥或增減用藥的劑量。
- 飲食、運動與體重控制:需控制熱量的攝取,以清淡為原則,減少食用油或油煎的食物,可多選用清蒸、水煮、涼拌等烹調方式;規律運動—333原則:每週3次、每次30分鐘以上並且心跳數達每分鐘130次以上為原則;並有效進行體重控制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