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聖嘉民社工的生活日常

文:聖嘉民老人長期照顧中心 院長黃龍冠

阿如啊!我兒子很久沒來了!你幫我打一通電話給他,跟他說,我很想他。」

「梅小姐,我媽媽今天打電話跟我說,隔壁床的阿嬤晚上都會大聲吼叫,讓她很害怕,可以幫她換個房間嗎?」

「李小姐,我家裡只剩我一個人在工作賺錢,我真的無法再負擔爸爸的養護費用,我想帶著爸爸一起死了算了。」

「游組長,麻煩你可不可以跟我大姊講,請她來看爸爸時,不要……記得也要跟我大哥說,上個月的養護費用要記得繳…」

這些點點滴滴,阿公阿嬤對子女的想念、與其他住民的磨合、照顧負荷的壓力及家屬間的溝通協調,都是聖嘉民的社工每日忙碌的點點滴滴。

2025年臺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社會對於老人長期照顧的需求與日俱增,在老人福利機構的工作團隊中,社工師(員)是重要且多元,他們在照顧和支持長者的過程中扮演著家屬與機構及政府公部門間溝通、協調的關鍵角色。

大家都知道「有事找社工就對了!」但是,對於社工真正的工作與專業是甚麼,仍有很多人不是那麼清楚。以下是我對老人福利機構社工的功能和職責,做個簡要描述:

老人福利機構社會工作師(員)的功能

  1. 照顧需求評估和照顧計畫擬定
  2. 社會資源連結
  3. 心理支持與危機處理

老人福利機構社會工作師(員)的職責

  1. .做好個案管理
  2. 提供家庭支持
  3. 善用法律援助資源

近年來,由於社會變遷及家庭結構、功能改變,原有家庭成員間的互助功能不再,社工更要協助特殊需要的長者申請各項社會福利及處理法律事務,例如監護、輔助宣告、遺囑、醫療授權和財務信託計畫等等。未來,長期照護保險開辦後,將會有更多事務讓社工忙了。

本以為疫情結束後,家屬可以自由來中心探訪長輩,社工終於也可以鬆一口氣了。但因疫情後的科技進步,本以為可以帶給長輩及家屬更多的便利與感染管控,孰不知卻衍生出更多讓社工除了要忙碌上述傳統專業工作外,更要擔起時下社群網站小編及線上客服等多功角色。

  1. 每位住民皆有一位與家庭成員的LINE群組:

一位社工平均服務40-50位長輩,因此每位社工手上大概須掌握近50個住民群組,每個群組裡少則3位家庭成員,多則10來位兒子、媳婦、女兒及女婿等加入群組,每個人對於長輩的照顧都有自己獨到的念想與見解,未來可能要在每位社工的腦袋中安裝輝達GB200的伺服器,才能立即消化每日的訊息量。

  1. 社群網站小編:

為了能讓家屬能即時知道長輩在中心的活動情形,社工還要將長輩在中心的慶生、體適能、小團體及音樂輔療等活動,即時上傳臉書等社群網站,與在遙遠國度生活的子女分享長輩在這裡的生活點滴與喜悅。因此,社工不僅要能文外,還得學會攝影、美編等十八般武藝。

最後,我要說的是,當社工滿足了我們對家人的念想時,能即時給予我們的社工同仁一個感謝的微笑、文字或是言語;當我們未能即時回應線上的留言時,能多予些時間與包容,讓我們能更充裕的了解長輩的現況後,給予最好的服務與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