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醫務部副主任 林子舜
補足海外醫療的服務拼圖
2012年起,羅東聖母醫院開啟海外醫療任務,外科部分以不需要由麻醉科醫師協助的小手術為主。2017年開始,除了擴大導入外科成員提升手術服務,也開始針對無法在當下進行手術的病人,列冊追蹤管理,規劃轉介適合個案到台灣本院進行手術治療。
經過一年的聯絡及安排,已經轉介2位病人來台接受後續的義診手術或評估,並於2018年8月26日正式抵台, 其中1位病人順利完成手術;另一位病童Francis,出生即罹患鼻額部腦膨出,合併水腦症及顱底骨頭缺損,腦膨出越來越大,同時造成腦部發展遲緩、眼震及溢淚,原只規劃轉介來台接受影像檢查後再評估後續計畫。
後來前院長徐會棋醫師非常重視海外醫療團第一次的病人轉介,由菲律賓靈醫會神父提供的初步影像檢查發現是困難個案,於是在Francis來台前,與台北榮總小兒神經科團隊取得聯繫,確定可以提供醫療合作。過程中發現若要為 Francis進行手術,原有的簽證日期是不夠的,也因此發現要為 Francis申請醫療簽證,必須經過國際醫療機構認證的醫療院所才具備資格,所幸台北榮總團隊鼎力相助,才有後續的圓滿結局。
優質的團隊應勇於承接國際醫療病人
2019年初馬漢光醫師接任本院第十九任院長後,深感海外醫療是天主教醫療院所神聖且不可或缺的任務,一方面鼓勵本院應不吝分享海外醫療的經驗,以攜手其他天主教醫院共同為海外醫療資源相對貧乏之國家的義診;另一方面也積極推動本院通過國際醫療機構認證的工作,讓未來的轉介服務更加順暢。
馬院長在五月份就明確宣示「通過國際醫療機構認證」為醫院今年重要的目標之一,除了補足海外醫療的重要拼圖之外,也希望藉此鼓勵醫療設備或服務高優質團隊勇於承接國際病人的醫療工作。讓本院的醫療強項或設備,諸如多項檢驗通過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 (簡稱TAF)的檢驗科團隊、其最新的第四代自動化檢驗模組,或是治療品質不亞於國際水準的心導管治療團隊,甚至是優質的健檢團隊也能有機會服務更多的國際病人。此外,也希望能將本院深耕已久的長照服務訓練課程傳給照顧知能相對落後的國家,成為本院醫療的亮點。
醫務團隊合力準備認證並通過評鑑
於是醫務部團隊便開始致力於相關文件及網站的多語言化,積極規劃工作小組來推動認證相關的準備工作。當接獲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衛福部國際醫療小組』邀請各機構參與108年醫療服務國際化推動計畫甄選的來函,其申請期限是7月31日,於是工作團隊也在短短半個月完成計畫書申請。衛福部國際醫療小組的運作效率極高,該小組在接獲本院的申請後很快地在2-3天內就啟動認證相關的評鑑工作,包括電話測試及網站的評核,所幸馬院長在五月份便開始督促相關的準備事宜,讓本院的工作團隊順利通過兩階段的評鑑。當八月底接獲此通知的同時,也被告知須於9月2日前往衛生福利部參加第三階段的簡報評選,儘管時程緊迫,相關簡報也在馬院長高專業的雕琢下更加細緻,而簡報時透過院長的紙條提示 (簡報時間將屆),讓我得以適時修正簡報的重點,相信這也是得以通過認證的重要因素。
醫療服務國際化新亮點—海外醫療及長照交流國際化
醫療服務國際化機構的認證通過後,可說是本院的重要里程碑,代表本院的醫療能力及服務的觸角也已國際化,如何把握此契機,提升服務品質及量能已是刻不容緩。從彌補海外醫療所欠缺拼圖的初衷,到成為衛生福利部推動醫療國際化的一份子,相信在天主的引領下,聖母的團隊可以發出更多不同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