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專科護理師 呂玫岭
文明的良知
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曾在大連勞改營寫下:「⋯不論世界變得多麼世俗化、實用化,有神子耶穌在,世界就有激情、奇蹟和美。」
臨床醫學之父奧斯勒曾說:「醫療是使命,不是一種行業。」當年我們接受不管來自義大利,或是斯洛維尼亞的這群異鄉人的醫療服務時,好像是理所當然。但是當我們內省時,我們會發現:「這一切並非理所當然,那是一種使命感,一種來自上天或文明的良知。」
刀尖上的雙人舞
海外醫療基本上就是去到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的偏遠地區,提供一些短期的醫療處置。我們擁有一個小型的外科團隊,一個「自行設計的手術台」,手術室在半室外,溫度高、流汗很正常。當手術部位從無菌洞口露出,醫生彷彿在手術台上開啟優美的雙人舞。在手術台上,不像製造產品的流水線,開刀房是團隊作戰,需要高度協調,開刀的動作快而準,像與時間賽跑般。有一次我看吳醫師切一塊豬肋,問他怎的慢條斯理而開?他的回答很令人印象深刻:「豬肉是熟的,不會出血,所以慢慢切;開刀速度快,則能減少病人的出血量!」果然,醫者父母心,連吃飯都有道理。
有些腫瘤看似不嚴重,但卻像藏火山於冰川下,這些腫瘤有的會壓迫神經,有的會反覆,有的會發炎疼痛,或許什麼都不用做,就完全無需擔憂。但最實際的問題是:「他們沒有保險,也沒有錢,真實的痛苦,很難等到未來。」移除腫瘤時對住民們身體造成的不適是短暫的,比較起來,顯然開刀後疼痛就不足為懼。但是我們曾擔心術後傷口會不會感染?傷口癒合好不好?病人術後有沒有發燒?但是我們傾全力演出時,天主都在。
唯有強壯自己,才能幫助別人
CADIS TAIWAN明白,唯有強壯自己才能幫助別人,但是,總有一群恩人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事後看來,每次的不足其實就是一個進步的契機。累積的經驗不但沒有浪費,反而成為對未來的改善與投資。這次海外醫療帶去的「單極電燒刀」,對人體的神經、肌肉系統反應極微小,作用在人體組織時,因摩擦生熱使組織內的水分快速蒸發,讓組織分離或者凝固,以電能代替傳統手術刀的基本原理。由於電極下的組織瞬間爆發性地蒸發掉,便可以分裂成一個窄而平坦的切口,而且還可以使血管中的血液凝固,代替結紮,完成切口止血工作。
每次完成任務後的檢討中,發現我們可以讓一切更完美,在每一次的海外醫療我們常常用手機、手電筒甚至Pen Light做探照燈,如果使用裝在天花板的無影探照燈技術上相對是困難的,但如果選擇無線的無影頭燈(頭戴式無線電池)可以讓手術更快更好。也許未來我們會啟動一個戰鬥型的無菌空間,而台灣現在已有「充氣式微型手術室」,聽說這是一種輕便可攜帶、迅速且安全的緊急手術室,我們持續祈禱著。
我深信,有一天
每一年的海外醫療不免有各式各樣的挫折,我常常半認真半開玩笑的說:「今年是我最後一次來菲律賓了。」但就像馬克思說的:「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至于你是否意識到這一點,那是無所謂的。這個任務是由於你的需要,及其與現存世界的聯繫而產生的。」
我相信CADIS TAIWAN在災難的援救上會有作為,在很多人共同的努力下,能夠持續提升海外醫療與國際緊急災難之救援能力。我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