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職能治療師 楊子鑫
平地治療師與原住民長者的生活交集
初次到原鄉帶領團體的我,起先是焦慮緊張的,由於以往都以平地健康或失能長者的團體帶領為主,文化與情境較能產生共鳴。此次到達四季村原鄉部落,文化與情境有別以往,所以第一堂課的前一天花了很多時間嘗試了解四季村泰雅族的文化,從景點、服裝、生活習慣,以及歷史故事等等,盡可能去模擬、感受及意會原鄉的生活。
突然腦中浮現一個念頭:「四季村是個偏遠的原鄉,而我到底這八次課程能改變些什麼?」很快就出現這個答案:「不是改變,而是透過我的出現,讓他們能夠重新檢視自己與四季村的關係,進而影響這些長者能夠經驗現在與期待未來,即使八次課程結束後,他們仍能持續互相支持與自立。」於是第一堂課程設定的主題是:「你如何向一個平地治療師介紹四季村與你的生活。」也開始了延續八周主題為「生命經驗回顧與重整」的課程。
我們分享了生命經驗與重要事件
起先,透過繪畫為媒材,讓長者們嘗試以色彩與構圖的方式完成曼陀羅圖騰,其中配合原住民圖騰的意涵,更能反映及融合內在與外在的感受。這堂課讓我最大的感觸是,長者們不約而同的使用綠色、藍色,以及紅色,分享下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一早起床,看到的就是藍天白雲、綠色高麗菜田,以及紅色的花,所以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啊。」也因為這樣的分享,讓我更能靠近原鄉生活,反倒是他們帶給我新的體驗。
一個最靠近生活的開始,接續著二十歲、四十歲、六十歲,以及此時此刻的生命經驗及重要生命事件的分享,帶著長者們整合出:「二十歲的青春與活力,對比徬徨與探索;四十歲的體力與付出,對比責任與壓力;六十歲的盼望與轉變,對比不安與退化;此時此刻的退休與豁達,對比無用與孤獨。」
最後一堂課與長者們討論了:「如果此時此刻發生突發事件需要有人協助,你能找到超過三個資源協助你嗎?」許多長者想了許久,落筆的無法超過三個,而這也是我最不樂意看見的回應,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希望,就是讓長者們了解:「大半輩子為了責任與壓力而生活,未來,為自己而生活吧!」刻意設計空白的四季文化站課表,一起來討論如何安排,而據點的夥伴都是你的資源,大家課表討論的津津樂道,有的說著想醃醬菜跟烤麵包,有的說著跳舞與唱歌。這樣的交流也讓我知道,此次課程目標達成,也就是「重新檢視自己與四季村,並能夠互相支持與自立」。最後必須感謝天空與大地,以及這次能夠到達四季村體驗生活的機會。
生活的專家.生命的主人
這一趟原鄉之旅,每週雖然路途遙遠,但總是無法忘懷原鄉長者們的熱情與對於上課引頸期盼的招呼。從每一次的團體中都能得到滿滿的活力與感動,原鄉的長者們與平地長者的差異,在於多了一份樂觀與自在,但沒有差異的是,一樣在經歷生活經驗中探索著存在於現況的意義,而以往的生活型態讓自己都忘了,原來「生活的專家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也是自己。」這樣願意用盡各項資源的付出,為了讓更多人活得更好,是羅東聖母醫院能做且願意做的,也是身為其中一份子如我,最大的收穫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