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呂道南神父(Fr. Antonio Didone)-永遠的台灣人

我們淚眼婆娑地送別了3位最最敬愛、最最親愛的靈醫會、聖母家人,在告別式、在追思彌撒、在每個人的心裡,我們以哭泣、以擁抱、以書寫,來表達我們的感謝、不捨與悲傷,來記錄我們的美好、思念與祝福…。

再一次,輕輕地、靜靜地看著你們的照片、望著遙遠的天空—話心情、說謝謝、道再見、送祝福…。

 文:編輯部

6月13日的晚上聖堂的燈亮著….,我們最愛的呂道南神父跟我們說再見,回到天主懷抱了!

6月13日是您的主保日(St. Anthony Padowa),這些年來總會在您病床邊為您慶祝、為您祈禱…。就在這一天,我們最敬愛的您跟我們說再見,回到天主懷抱了!我們在耶穌聖心堂,靜靜望著您、默默想念您,我們再也無法握著您的手,輕輕喚著您『院長神父』、『院長阿公』…。

6月17日下午二時,我們在醫院馬仁光紀念大樓與敬愛的呂道南神父做最後的道別…。來自全世界20幾國的天主教靈醫會神父與台灣近80位的神父、修士、修女參加殯葬彌撒,副總統陳建仁與夫人、宜蘭縣代理縣長陳金德、立委陳歐珀與羅東鎮長林姿妙及600多位聖母家人、退休員工、教友、病友、鄉親朋友一起出席殯葬彌撒。

大家帶著感恩與思念,靜靜地陪伴、輕輕地低泣,在祈禱聲中陪呂道南神父走這最後一段路~謝謝您將一生獻給了台灣,您的慈愛將永遠留在大家的心中—您是永遠的台灣人!

病人叫他聖誕老公公,

兒科病人喚他院長阿公;

他是天主派遣的牧者,

他是天主帶來的天使;

他是我們敬愛的神父,

他是我們永遠的院長!

1933年12月8日,呂道南神父出生於義大利巴多瓦省,13歲時他終於如願進入修道院,並且在25歲時晉鐸神父。1961年,28歲的呂道南神父來到台灣的澎湖馬公惠民醫院服務,展開醫療傳道的第一步。當時台灣醫療資源相當缺乏,他雖是院長,卻身兼數職,醫療、院內外大小雜務都靠他一人打點。為了更融入當地生活,與居民有良好溝通,呂神父努力學台語,這段期間惠民醫院也由原先的25床擴充到60床。呂神父在惠民為當地的民眾做了許多醫療服務之外,也盡全力解決民生問題的社區建設,諸如建村、建碼頭、鑿井供水…等。

1967年,呂神父來到羅東聖母醫院服務,因當時院內人手欠缺,不論醫療人員、工友或院長,大家都得捲起袖子幹活,煮開水、倒痰盂、搬運病患…,從早忙到晚,在蘭陽這塊醫療荒地,胼手胝足一寸一寸的整地、耕耘、紮根。

他深深體會要幫助更多苦難病患獲得妥善照顧,首要任務在於培養醫療人才。因此1973年,呂神父以40歲「高齡」重返義大利巴杜大學學醫,四年後(1977年)以醫師身分返回蘭陽地區行醫,並擔任羅東聖母醫院第五任院長。

接任院長職務後,他保持一貫的親切民主式的人性化管理,讓醫院像個大家庭般和樂溫馨,更成立「一般貧困基金」、「腎友基金會」、「早產兒基金」,協助許多洗腎病患、早產兒及經濟弱勢的家庭度過難關。對病患及家屬而言,呂神父就像有求必應的「萬應公」、是慈祥的「聖誕老人」、是小病人的「院長阿公」、「院長爺爺」及教友心中善牧者,是員工心中「永遠的院長」。

吳念真導演說:「他們始終在最遠的地方,安靜地做著他們認為該做的事…」。

是的,呂神父以醫療服務為終身使命,照顧無數病患,尤其是貧困的弱勢族群,他說:「要幫助最需要幫助的人。」他將一生的青春歲月都獻給台灣這塊土地,他說:「需要他的地方就是家鄉」,他早已把台灣當作自己的家鄉了。他說:「我們未來的目標是照顧老人與重症患者為主…」,呂神父看見了需要並引領靈醫會相關機構,開展了從醫院、機構到社區的重症照護、社區關懷與健康促進的預防照護等長期照顧服務事工。

如今,他就要葬在他最心繫惦念的家鄉~臺灣宜蘭,讓世人永遠懷念他,記住他無私的奉獻、無怨無悔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