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弱小弟兄,實踐監獄「C肝根除」治療

文:羅東聖母醫院 社區長照醫療副院長 賴志冠醫師

受刑人因犯罪而被剝奪自由,但不代表應失去所有權益,監獄已被正名為「矯正機關」,角色從原始的消極監禁,轉為矯正不符社會規範行為的積極功能。

1955年首屆聯合國預防犯罪和罪犯待遇會議通過「受刑人待遇最低限度標準規則」,幾經修訂後,於2015年被統稱為「曼德拉規則」(Nelson Mandela Rules),以紀念這位南非前總統、也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囚犯。曼德拉規則強調尊重受刑人固有的人性尊嚴和價值,禁止酷刑或任何形式的虐待,主張為受刑人提供醫療保健是國家的責任,其健康照護應朝比照社區同等的道德和專業標準。

羅東聖母醫院的監獄照護服務

宜蘭監獄規模排名全台第三,收容人數達3,500名,羅東聖母醫院為實踐照顧弱小弟兄精神,廿餘年來協助宜蘭監獄公醫門診與牧靈教化作業,未曾間斷。2013年矯正機關受刑人納入全民健保後,聖母醫院正式承辦宜蘭監獄門診業務,從初期的摸索,逐漸建立完整、專業的「矯正機關健康照護」模式,涵蓋門診、住院與預防保健服務。

監獄內常見感染症流行

「邊緣族群」是社會的相對弱勢者,如低收入、藥物濫用、性工作或性少數族群,以及患有精神疾患者,因犯罪而被監禁的機會高於其他族群。被監禁前,他們的生活習慣往往不健康,例如吸菸、喝酒、嚼檳榔比例甚高,醫療利用情形也低於社會平均,而入監後所面對的壅擠環境、通風不足與缺乏家庭支持,皆是不利健康的因素。監獄除容易導致呼吸道與皮膚疾病的群聚感染外,受刑人罹患特定感染病如愛滋、病毒性肝炎與結核病之比率,亦遠高於普通民眾。

C型肝炎治療新猷

B型與C型病毒性肝炎會引發肝硬化與肝癌,肝癌僅次於肺癌,長年高居台灣癌症死因第二位,被視為台灣傳統的「國病」。迄今,B型肝炎仍缺乏有效治癒模式,只能訴求「早期發現,定期追蹤」時,C型肝炎治療卻展現驚人成就。2011年全球第一個全口服抗病毒藥物(DAA, direct-acting antiviral)正式被核准,經過不斷精進,DAA的耐受性極高,只需8-12週、每日口服一次,治癒率可達95%。

健保給付C型肝炎治療

給付C型肝炎的DAA藥物固然昂貴,但除可避免肝硬化和肝癌個案發生,大幅降低後續醫療照護或肝臟移植的負擔外,更能杜絕C肝病毒的持續散播,兼具治療與預防效果,極具成本效益。2017年台灣健保開始給付DAA藥物,初期僅限出現肝纖維化患者,兩年後,於2019年開放給付所有C型肝炎病患,期待達成2025年「C肝根除」目標。

實踐監獄C型肝炎的篩檢與治療

2021年起,羅東聖母醫院開始於宜蘭監獄提供C型肝炎治療,首先針對受刑人提供全面性篩檢服務,以發現潛在感染者,兩年多來,總計2,500餘位受刑人同意接受篩檢,陽性率達18%。治療紀錄顯示243位需使用DAA藥物治療,扣除出監或移監之受刑人,在195位完成藥物者中,僅1人未治癒,根除率達99.5%,治療效果甚至優於一般社區病患,成效卓著。

監獄提供C型肝炎治療的必要性

台灣C型肝炎社區感染率約為4%,歐美國家則為3%,但無論國內外,監獄內C型肝炎感染率高出社區數倍。在監獄提供C型肝炎DAA藥物,能於短期治癒大量個案,根除其體內病毒,未來回歸社區後,也不再成為傳染來源;相反地,如未利用服刑期間給予治療,肝炎病況必然惡化,也會在監所內散播病毒,出監後造成更嚴重的社區感染。羅東聖母醫院在健保政策的支持下,致力於監獄的C型肝炎防治,充分實踐「曼德拉規則」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