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類

淺談主動脈剝離之照護

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心臟外科 吳怡良主任

一、主動脈剝離定義與治療
主動脈剝離(Aortic dissection)是主動脈內膜破裂後,導致血液進入主動脈壁的內、中層間,逐漸形成膜內血腫。此位於主動脈壁內的血腫, 壓迫主動脈及其血管分枝的管腔,進一步影響重要器官之血流供應。好發 於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麻煩症候群(Marfan syndrome)等患者。臨床上最常採用Stanford分類法:A型-侵犯到上升主動脈、B 型-沒有侵犯到上升主動脈。
突發劇烈撕裂性的胸痛是最典型的症狀,隨著病情進展,胸痛可能會 延伸到背部、腹部甚至下肢。其餘症狀還有四肢血壓或脈搏差異、心肌缺血、急性主動脈瓣逆流、心因性休克、心包膜積水等。當剝離範圍持續擴大、出現重要器官肢體缺血時,應考慮外科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是採用人工血管置換(Grafting)主動脈剝離的部份,若剝離範圍至主動脈根部而引起嚴重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時,可能還需更換瓣膜。

二、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術後照護原則
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術是將血管剝離部位切除後,植入人工血管與上、下方正常主動脈縫合。所以術後照護重點應將收縮壓控制在90~120mmHg之間,避免人工血管接合處破裂出血,且密切觀察胸管的引流量與顏色 變化。另外手術傷口、侵入性管路留置及各項護理活動,會讓病患出現急性疼痛情形,使其害怕呼吸及從事日常肢體活動,故在執行任何護理活動 前後應先告知病患、動作輕柔,使用疼痛指數評估疼痛程度,隨時觀察生 理反應;可視患者情況,於從事任何活動前先給予止痛劑,以促進患者主 動執行簡單日常活動的意願,例如:翻身、深呼吸、咳嗽,進而避免肺擴 張不全發生、促進靜脈回流與足夠的休息與睡眠。
術後進入加護病房後,患者面臨陌生的環境、吵雜的儀器警示聲、身 上交錯複雜的管線及對治療過程的不了解等,容易引起內心焦慮恐懼;再 加上長時間處於與外界環境隔絕的加護病房內,無法時常看見家人,易使 患者出現急性混亂情形,而出現躁動不安、自拔管甚至有攻擊行為,這不 僅使病患安全受到危害,也增加醫療成本、延長住院天數及醫護人員工作量。當出現急性混亂,首要的是確保病患安全,可視情況依醫囑給予保護 性約束、密切觀察與監測情緒狀態、安排固定人員照護、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放置清楚且大的時鐘或日曆、採用直接簡單的句子溝通,例如:現在是早上11點、增加家屬會客次數或時間,以減輕病人焦慮與增進安全感。

三、討論與結論
主動脈剝離是個不常見但致死率很高的急症,如果未經適當處理,病情可能迅速惡化,死亡率高達90%。根據國外的統計,平均每年每百萬人口中,約有5~30個主動脈剝離病例產生。其中約有21%的病人在到醫院   前就已死亡。此病好發於50歲以上的男性,疾病發生前毫無症狀,所以當個人與家庭成員,面臨此突發疾病需接受重大手術時,身心均面臨巨大的衝擊。若能適時提供相關醫療資訊,減輕個案和家屬內心焦慮與無助,並適時給予心理支持,以協助病患與家庭成員共同渡過疾病過程中的緊張不安與無助,儘早回歸健康平靜的生活。
病患病況危急時,加護病房醫護人員往往只著重解決生理問題,比較 容易忽略了病人與家屬內心焦慮及壓力,照護期間應該常主動關懷及採用 簡單易懂的詞句讓病人了解治療計畫與措施、適時滿足家屬與病患需求,才能預防急性混亂及家屬焦慮緊張發生。另外當病患生理穩定需轉病房繼 續治療時,因需重新適應陌生的環境與醫護人員,所以當個案轉出時,交班應詳細告知病患目前的護理重點與護理計畫內容及家屬需求,請病房護 理人員多探視病患與家屬,常給予支持鼓勵,以達延續性、整體性的護理。

在〈淺談主動脈剝離之照護〉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