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免疫 對抗新冠肺炎

文:羅東聖母醫院風溼免疫科 胡莉芳醫師

國際間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嚴峻,進入秋冬後又迎來另一波疫情。累計至2021年1月底,近1年時間已造成全球9970多萬人染疫,更造成214多萬人不幸死亡; 在台灣,也造成880多人染病。近日更爆發全台首例醫護人員確診案例,頓時間新冠疫情又再度回到全民關注的焦點。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明白點出,新冠病毒會持續流行不會消失,目前各國研發的疫苗是否有效,仍需一段時間觀察,專家呼籲全球付出「龐大努力」對抗它,也無法保證染病者未來不會再被感染。在全球各國陸續推行解禁措施後,現行最可靠的防護,除了人潮擁擠和密閉空間務必戴口罩,勤洗手,人與人保持適當距離,加強居家環境清潔和消毒,每日自我健康監測,若有疑似症狀需儘速就醫外,是努力讓自己提升免疫力,讓免疫軍團的量與質要同步提升,阻絕新冠病毒的威脅。

人體的免疫系統如同一道緻密的保護網,分散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來保護身體,免於受到外面有害物質的侵襲。這些有害物質包括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毒素、化學汙染物、重金屬、過敏原等…等。人體這道防禦系統相當複雜,除了物理性的障蔽,包括皮膚、黏膜等,在血液中的各種白血球及血清分子(免疫球蛋白、補體、介白素、白蛋白及急性反應物質等)、初級淋巴組織(骨髓及胸腺)及次級淋巴組織(淋巴結及脾臟)、分散在各器官組織內的吞噬細胞以及常駐在皮膚、口鼻、呼吸道、腸胃道及陰道等的共生菌。

美國2002年發表的研究,個人的免疫力深受社會因子和心理因子兩大機制的交互影響:社會因子包括營養、運動與睡眠等社經生活型態,心理因子主要是精神健康、情緒、人際關係等身心狀態。以下介紹能提升免疫系統的有效方法:

一、均衡飲食:

營養不均衡會使免疫力下降,因此需要多樣性的食物攝取,多吃各色蔬果,如黃色—生物類黃酮: 抗氧化; 綠色—葉綠素及葉黃素: 心血管保護; 白色—蒜素: 抗發炎; 紅色—茄紅素及辣椒素; 橘色—胡蘿蔔素; 藍紫色—花青素及多酚類: 抗老化。此外,還有奶類、大豆;適量的吃優質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二、 適當睡眠:

缺乏睡眠除了影響精神狀態,還會降低免疫力而遭到病毒的侵襲。研究顯示,每晚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的人,比每晚睡7-8小時的人,受到流感病毒感染的機會要高出82%。

三、 調整生活習慣:

  1. 戒菸:

經常抽菸或處在二手菸環境,會破壞免疫細胞活性,使免疫力顯著下降。很多新冠肺炎患者都有吸菸史。研究顯示,吸菸者感染流感病毒的風險比不吸菸者高5倍。

  1. 適量運動:

規律和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使血中免疫細胞數量增多,清除病毒的能力增強。同時,抗炎因子的產生增多,使個體免疫功能增強。透過運動後大腦分泌腦內啡也因此能產生心情愉悅及紓壓的效果。但運動也要張弛有度,因為長期高強度的運動,反而會使免疫功能受損。

  1. 調整心態及適時紓解壓力:

當我們處於壓力,大腦知覺會促使腎上腺皮質分泌壓力賀爾蒙,長期下來將造成抑制免疫反應;在壓力下,大腦還會命令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讓交感神經亢奮因應壓力,例如心跳上升、血壓升高、抑制消化系統等,這些反應都會增加心血管及消化系統的罹病風險。

短期內新冠肺炎對全球造成的災情似乎還看不到盡頭,唯有全面提升個人免疫力的質與量,方能成功打敗病毒入侵,避免傳染病威脅。